崔友,50出头的人,从外表看,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个在机关工作的人,他穿着朴素,中等个头,黑黑的,嗓门大,说话和笑声都哇哇的,俨然是一个农民的样子。
你更不会把他和诗人联想在一起,但崔友恰恰会写诗,而且是当地较有名气的诗者。
崔友是我院检察队伍中重要的一员。很多人不知道,包括他以前的同事,因为他入职检察工作很晚,也就是最近三五年的事。入职检察院之前,崔友曾在一所小学当过副校长,因此大伙平时也叫他崔校长,崔老师。
我管他叫老崔,因为年龄相仿。
虽然他对检察工作了解的晚,但熟悉的却是很快,甚至超过了在检察院工作了多年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一名喜欢在研究中写作的人,院里的很多检察工作报告、经验材料、新闻外宣等,许多都出自他手,这些看起来很枯燥的东西,到了他手,总能写出一些新意和激情。所以,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敲电脑,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的英文符号几乎被他敲没了,他却乐此不疲,每天都要写点,任务多了就得加班写,用大家的话说“他是检察院里最会写材料的人”。近年来,院里获得许多荣誉,大家都知道许多荣誉里都有老崔的一些功劳。
工作之余,老崔不闲着,爱写诗,见到什么都可以来上一段。例如面对一副胡杨的摄影作品,老崔会有感而发:“不再追问,谁是谁的绿,谁是谁的红/不再追问,谁是谁的梦,谁是谁的醒/落与不落,争与不争/都在不言中/如果不能浓墨重彩/站着,就要满面春风。”
我不懂诗,也不会写诗,一直觉得诗是很缥缈的,只有最浪漫的人遇到浪漫的事才会写出诗来。检察工作和诗歌有联系?现在看,还真有!
2013年在全国检察官文联主办的“以竹喻检”征文活动中,老崔以诗歌的形式以《一枝一叶检察情》为题,创作了颂竹、画竹、植竹三首诗,一举获得诗歌类一等奖。从那时起,受到鼓舞的老崔刹不住车了,他陆陆续续在《检察日报》绿海副刊发了十余首诗歌,比如《把阳光种在心坎里》《我为你的青丝骄傲》《那片深红》等等,其中诗歌《风景这边独好》还被《检察日报》绿海副刊评为三等奖。他还作为特邀代表到河南淄博领了奖。
老崔不仅在报刊上写诗,还把诗歌用在了工作上。
每遇重要节日,老崔的诗就有了用武之地。2015年“五四”,我院举办的一场“清风廉韵元检情”诗歌朗诵会是老崔一手策划的,12首诗歌都经过他一遍遍精雕细琢,为了让大家熟悉朗诵之道,他一个个指导排练。“不敢相信,咱们的干警能朗诵这么好,怎么这几天,咱们院干警冒出这么多诗人……。”——朗诵那天,年轻干警精彩的朗诵引得现场众位干警啧啧赞叹。
宪法宣传日,元宝山区组织大型演出,由老崔创作《我骄傲,我是人民的检察官》诗朗诵,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透过老崔的诗,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检察情怀。检察工作并非冷峻而不可触摸,严肃而不可接近,检察人有热度,检察工作更有温度。可以说,老崔的诗已经深深融合进检察工作之中。
诗歌还给老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他的检察诗歌在全国各省检察微信平台传播。经常有检察系统或者文联组织邀请他参加各地的笔会活动。2015年他的诗歌《为检徽后的那片蓝天点赞》被大连市检察院评为首届“大连星海杯”检察“微作品”大赛文字类三等奖。《杨柳心中的检察梦》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官文联文学理论研究会首届文学创作笔会上获得三等奖。
这两年,随着检察新媒体的涌现,老崔的诗歌很快借助检察微信平台走红,受到很多网友喜爱。2015年,他又在高检院、《检察日报》、正义网、检察博客、内蒙古检察、鄂检在线等媒体发表大量微文与诗作。5月份,他参加“法律博友内蒙行”活动,到包头,鄂尔多斯检察院采风,他一路走一路写诗,为活动增色不少。11月份,他以微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湖北省检察院组织的“鄂检在线”发布千期暨互联网检务发展座谈会。
2015,老崔收获满满。2016年1月,新年伊始,正义网为崔友发来聘书,他被聘为“正义网新媒体原创主笔”。他撰写的司法规范征文也在《检察日报》获奖,这让老崔挺乐呵,他说这不单是荣誉,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检察院 郭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