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刘凤兰:异乡绽放的梦想之花
2018-08-01 16:35:00  来源:正义网

   2001年,正值三峡移民时期的重庆开县,引进了13名非开县籍大学毕业生。刘凤兰,便是其中之一。

  “时隔15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刚到开县的那段时光。” 刘凤兰说,当时的县城还没有整体搬迁,城市容貌、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相对落后,面对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等问题,初到异地的她难免感到不适应,时常思念家乡和家人。每当这时,刘凤兰就会想起临行前坚定的决心和父母的叮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服输劲头,很快让她战胜了思想上的弱点,克服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坚定了她扎根异乡的信心。

  刘凤兰求学在异乡,工作在异乡,生活在异乡,她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异乡人情结。近年来,随着检察队伍的不断充实,该院新进的外地人员增多。这些外地人员与刘凤兰初到开县时一样,还有浓浓的乡愁。刘凤兰在工作之余经常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开县、适应环境,增加他们的归宿感。正因为如此,刘凤兰成了院里外地年轻人消忧解愁的倾诉对象,成为了他们的知心大姐。

  刘凤兰说,“检察工作中万分之一的疏忽,对当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2009年,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移送审查逮捕。这名犯罪嫌疑人异常激动,满口不服,辨称自己不是犯罪,更不应该判刑。受案后,刘凤兰满脑子的疑问。为何他会认为不是犯罪?为何他说此类现象很多?他是不是还知晓更多的隐情?根据这条并不起眼的线索,刘凤兰顺藤摸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起了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工作。终于,这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当地人的犯罪情况。该案的成功办理,刘凤兰所在的办案组也被荣记集体三等功。

  在业务工作以外,刘凤兰还从事了多年的工青妇、女检协等工作,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让刘凤兰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2014年的一天,检察长给刘凤兰讲述了一个他刚刚看到的画面:一名还没来得及更换制服的女检察官在单位地下车库,从一位老人手中接过襁褓中的婴儿,走到车库角落,蹲在地上哺乳。这件事情让刘凤兰感触很深,作为女检协理事的刘凤兰深感自责。接过“在最短时间内打造一间母婴哺乳室”的军令状,刘凤兰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间温馨的母婴哺乳室。

  今年,是刘凤兰从检的第15个年头。作为一名异乡人,她无悔地在第二故乡扎下了根,用无悔的誓言和飞扬的青春,将梦想之花绽放在这一片异乡热土。

  编辑:贾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