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王德青:检察玫瑰心系群众解民忧
2018-08-01 16:38:00  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广元11月27日电(通讯员 文豪)有这样一个人,她忠于职守,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她关心年轻同事,在临近退休之际,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她不断创新进取,探索开展网格化民生检察工作,构建了检察服务民生、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她就是四川省青川县检察院控申科负责人王德青。

  53岁的王德青在青川县检察院工作期间,谨记“打铁须先自身硬”,业余时间积极学习,让各项法律政策更有说服力,在遇到对检察工作不理解、发牢骚,甚至无端谩骂的,王德青不急不恼,一杯热茶、一脸微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久而久之,群众亲切地称呼其为“检察院的王大姐”。

    实地走访 司法救助暖人心 

  沙洲镇的王平珍在去年的一场车祸中身受重伤,突如其来的灾祸使她住进了医院。虽然认定责任都在肇事方,但本就不富裕的肇事者无力赔偿昂贵的医药费。面对即将进行手术,王平珍夫妻俩为筹集手术费用陷入了困境。

  王德青核实情况后,立即为王平珍争取司法救助资金,并自掏腰包先行垫付救助资金,及时送到医院王平珍家人手中:“ 青川检察院给你救助的5000块钱,钱虽然不多,这是国家和院里对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手术费到位后,医院及时为王平珍安排手术,让她脱离了危险。随后王平珍回家静养,在这期间,王德青上门回访,并表示今后将会积极的去争取优惠政策或资金,继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检察院能给我们送来五千块钱非常感谢,这个钱等于是救命啊,谢谢您,王检察官!”王平珍的丈夫强顺民说。

    深入群众 普法宣传护民权 

  和群众打交道多了,就深知民生的疾苦,对法治的需求。去年以来,王德青结合巡回检察工作,创造性提出开展网格化民生检察工作,实现了检察窗口在最广泛的群众中间落地生根,保证了最基层、最偏远地区的涉检信息,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到检察机关。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学法懂法,王德青时常带领控申干警深入基层,开展“送法下乡”法治宣传活动。在乡村城镇、大街小巷、他们现场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援助。

    “推了路没有赔偿是怎么回事?” 

  “我们可以帮你们咨询,如果不属于我们管的,我们可以向其他的部门反映情况,帮助你们解决;如果是我们能够监督的,就可以监督他们管理并办理这些事情。”

  活动中,王德青把印有宣传生态法、三字经等宣传资料及阳光检务卡发放到老百姓手上,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在他们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给你送一套法律资料,你回去学习下,这个里面有保护自己的,有如何举报的,还有个就是你如果你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了侵害都可以按到这些法律程序来走。”王德青向群众说道。

    耐心疏导 化解矛盾得民心 

  接访是控申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不论是提供举报线索的,还是反映问题的群众,王德青总是怀着“群众事无小事”的诚恳态度对待他们。在瓦砾乡化解林地纠纷的时候,当事人双方在现场就吵了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形,王德青忙得不可开交。

  据了解,瓦砾乡庙子村、上河村对的一起林地纠纷案一直闹了很多年。王德青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前去化解,在调解现场,王德青详细询问、了解了当事人胡中余与庙子村和上河村两个村产生林地权属纠纷的实际情况,同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分析了产生纠纷的原因,并提出了平息纠纷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方努力,当事人与村干部及村民双方基本达成协议,避免了邻里矛盾进一步激化。

  多年来,王德青本人亲自办理控告申诉案件37件,均做到了妥善处理,将涉检信访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王德青在构建“大调解”体系工作中,成绩斐然,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肯定,并在2014年获得全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全市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青川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董伦平说“王德青同志自1994年调于青川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以来,长期战斗在办案一线,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民群众耐心细致,得到了全院干警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好评。尤其现在她作为一名战斗在检察战线上20余年的老同志,即将退休的她仍然努力工作,难能可贵,她的言行为全院干警树立了好的榜样。”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没有震撼人心的豪言,但凭着一腔献身检察事业的激情、一身护法为民的正气,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王德青,检察院同志心中的好大姐。

  编辑:贾旭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