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普应聪:刚直不阿誓要维护法律尊严
2018-08-01 16:31:00  来源:正义网

   “我们作为检察官,岂能念私情,图私利!我们唯一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公正廉洁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试想,连身系反腐肃贪重要职责的我们自身都腐败了,这世界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

  斩钉截铁、义正言辞地说这些话的人,就是云南省元谋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普应聪。说起普应聪长其人,还得从他婉转曲折的职业生涯说起。1998年从云南省政法专科学校法律专业毕业后,年轻而富有梦想的普应聪分配进了县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批准逮捕科、反贪污贿赂局工作,身为检察工作的新手,他勤勉好学、踏实认真,以娴熟的法律知识和超高的工作悟性,成功办理了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疑难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5年后,他被组织选派基层,任乡镇政法副书记,分管综治维稳相关工作,这一去,就是四年,期间,他在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更重要的是,这段工作经历强化了他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心理需求的了解,培养了他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为他之后做好执法为民、保障民生相关的群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因为普应聪突出的基层工作业绩,他再次被组织委以重任,调任县环保局副局长,其间,他又被县委派到企业挂职锻炼,这段工作经历又进一步丰富了他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经验。

  一个人对于事业的热爱,往往会让他发挥超乎常人的能量,取得惊人的成绩。普应聪说:“虽然当时我不在政法系统,但是我心里对法律工作的向往和追求始终没有变。”所以,他每天上班工作一丝不苟、下班又自己废寝忘食学习法律知识,准备司法考试,你无法想象一个身在政法系统之外的人,他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攻克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但是,普应聪真的做到了,他最终顺利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从业资格证。他的成绩证明,命运终究会给那些愿意付出的人以公平的回报。2011年,他再次被组织看中,调回了元谋县人民检察院,担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分管反贪、后勤保障等工作,重新挑起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担。“我和法律有着深深的缘,所以我绕来绕去,我最终还是扎根在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机关。”元谋县检察院的普应聪每每与人聊起他丰富的工作经历,都用一种带着自豪的语气,把他对检察事业的狂热说成是一种缘。

   他心中所想的全是群众的利益 

  普应聪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间,培养了他深厚的群众感情,他一提起危害群众利益、影响基层发展的犯罪行为就咬牙切齿,深恶痛绝。所以,当他重新做起老本行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刻能够忘记群众的利益需求,在执法办案中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探索检察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力求通过执法办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所谓脚上沾了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这些年来,普应聪总是身体力行,带着他的反腐先锋队克服炎热干燥的地方气候条件,亲自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去开展挂钩扶贫,去摸排案件线索,去维护群众利益,全力查办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贪污贿赂案件。2015年,普应聪和他的反贪战队广辟案源,深入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系统腐败问题,先后查办了县教育局原副局长张某以及6所中小学校长的腐败案件,斩断了伸向教育设施建设、学生营养餐派送等方面的黑手。

  因为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培养了他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2011年普应聪刚刚调回县检察院的时候,县领导和院党组就将检察院新办公点征地的重担交给了他。众所周知,征地工作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元谋县这种群众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地方,群众的抵触心理可想而知。普副检察长一方面与县委政府争取了群众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磨嘴皮”工作,他白天执法办案,晚上就挨家挨户去做群众工作,了解群众心声,解答群众疑虑,力求争取每户村民对征地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间,普应聪曾被抵触征地的村民放狗咬伤,一家钉子户态度坚决,他就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把户主约出来喝茶聊天,真心实意交谈,苦口婆心相劝,终于以真情感化了这户人家。就这样,普副检察长先后说服23户群众,全部积极支持检察院的搬迁征地工作。普应聪说:“我在基层待的时间长,与群众相处得多,所以,我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我也学会了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

  他执法办案明察秋毫不枉不纵 

  因为普应聪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培养了他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他总是能条件反射式地、通过一点点蛛丝马迹发现贪腐的存在。2016年春节期间,在与群众闲聊之中,普应聪听到村民抱怨村干部在扶贫安居工程中的索贿行为,他的“职业病”就犯了,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件事当即触动了普副检察长的神经,他感到了腐败的存在,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于是,他巧妙地反问道:“这不大可能吧?怎么会有人做得出来这种事!”群众立刻将整件事情娓娓道来,次日,普应聪回到单位,就即刻组织反贪干警开会,研究这条重要线索,并开展摸排,通过连续四个多月不间断的内查外调,一举侦破了县扶贫办工作人员杨某受贿案、黄瓜园镇龙山村原主任思某受贿案等涉及扶贫攻坚领域的窝串案,真正做到打击、保护、服务的有机统一,赢得了省州检察机关和元谋县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身为分管反贪工作的领导,普应聪总是即当将军,又当士兵,既要指挥作战,又要亲自上阵。内查外调,细致入微,不枉不纵,为了一条线索,总是不听身边干警出于关心的劝阻,披星戴月、沐风栉雨地亲自下乡蹲点,他说:“我和反贪局干警是一个团队,他们这么辛苦,我岂能独自在家喝茶!和他们一起战斗,我心里才是踏实的。”这些年,他参加了院里几乎所有案件的摸排调查,并亲自审讯每一个嫌疑人。反贪侦查是检察工作最硬的一块骨头,工作中难免遇上阻力,在工作中出现僵局,在办案人员几乎失去信心乃至于沮丧懊恼的时候,普应聪总是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带领干警们克服困难,寻找新的突破口,制定新的工作方案。

  在反贪工作中,嫌疑人作案手段之隐蔽、狡猾,反侦察手段之“高明”,无不令人震惊,但在普应聪及反贪干警的胆识和智慧面前往往原形毕露,最后低头认罪。分管反贪工作五年来,普应聪带领反贪干警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先后查办了50余件贪污贿赂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让元谋反贪工作每年考核都位居全州前列。

  他为了检察事业几乎废寝忘食 

  事业和职业不同,检察工作对于一些人也许只是一种职业,但对于普应聪而言,维护公平正义,惩腐肃贪的检察工作就是他的事业,他要用一辈子去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甚至为之忽略个人利益,为之废寝忘食。

  为了抓住最佳时机,一举端掉一个扶贫领域的窝串案,普应聪可以带着他的团队放弃法定假日和周末,连续几个月不分白昼地查,通宵达旦地审,直到所有涉案人员归案服法。一次,为了查办一起疑难大案,普应聪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安心休息过一次,深夜又担心办案安全,自己亲自与法警一同值班守夜,最终达到了精力的极限,在办案区门口得沙发上睡着了,这一场景恰好被关心案件进展的检察长查夜看见,检察长随即心疼不已,安排后勤保障人员送来被褥,而至此,普应聪更是没有离开过办案区一步,坚持既审讯,又执勤,直到嫌疑人全部交待,案件水落石出。

  后勤保障相关业务也是普应聪的分管工作,县检察院新址建设工程几乎由普副检察长全盘监督。期间,为了办公大楼及其附属工程的顺利开展,工程刚开工,普应聪就在工地山搭建了一个工棚,这一住,就是一年多,那段时间,他几乎忘记了回家的路。敬业奉献的人不少,而为了事业几乎忘了休息,忘了个人利益的人不多,普应聪就是其中一个,但是他说:“我心里热爱检察事业,所以我不觉得累。”

  他刚直不阿誓要维护法律尊严 

  社会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人都无法生活在真空中,执法办案也无法纯粹地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正如在被元谋县检察院反贪局查办的这些人中,普应聪的亲戚朋友同学者有之,身份显赫者有之,扬言报复者有之,企图以利益了案者亦有之,但是,普副检察长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让他从来未曾动摇过公正廉洁执法的信念,面对任何情况,他只有一句话:“我们作为检察官,岂能念私情,图私利!我们唯一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公正廉洁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一次元谋县检察院在查办一起水库管理工作人员受贿案中,嫌疑人是普应聪的侄儿子,而嫌疑人家属无数次走进他的家门和办公室,企图说情了案,普应聪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却没有任何矛盾,他一边对家人强调注意纪律,切勿走上歧路,一边严密部署侦查工作,最终依法依规把自己亲侄子送上了法庭;一次在查办一起教育系统腐败案件的时候,嫌疑人正是普应聪要好的朋友,且在工作和生活中曾给予他大量的帮助,但是,在情与法的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如今当年的朋友已经服刑结束出狱,生活中偶遇,唯能相视一笑,彼此无言。

  在院内反贪工作会议上,普应聪永远不会忘了给自己和反贪干警打预防针:“试想,连身系反腐肃贪重要职责的我们自身都腐败了,这世界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他的话义正言辞,斩钉截铁。

  威胁,恐吓并没有挫败普应聪与邪恶、特权作斗争的豪情斗志,更没有摧垮他维护群众权益,捍卫法律尊严的丹心铁骨。但普应聪并非只是无情的执法者,他的的热心和仁义也绝不仅仅体现在办案工作之中,也体现在对同事的关心、对群众的爱心等方面,他是单位的工会主席,也是全院干警和蔼可亲的知心老哥,总能在干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2012年,普应聪在下乡查案归来途中,巧遇一摩托车跌倒,致使车上母子二人险些丧命,普应聪即刻报警,送医,最终挽救两条人命,因此被州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全院干警学习的标杆和模范。(文/段正明 朱顺权)

  编辑:贾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