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头看不到人……”、“又办案了……”、“整天忙忙忙……”这是福建省三明市检察院的同事们说起反贪局副局长黄敬锋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句话,刚进院的几个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敬锋这个工作狂常年在外办案。从检10年,他一共查办职务犯罪案件40余起,其中厅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3名。因业务突出,多次被抽调到省纪委、高检院协助办案,得到抽调单位好评。本人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公务员,2016年获得“福建省政法系统优秀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群众利益的“守护神”
近年来,国家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相继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但个别农村基层干部却把惠民资金当做“唐僧肉”,纷纷动起歪脑筋,想从中分一杯羹。
2009年,黄敬锋在对涉及民生领域职务案件线索进行初查时,发现尤溪县溪尾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可能存在权钱交易腐败问题,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老百姓举报。
民生无小事,保护群众利益迫在眉睫。黄敬锋随即与同事展开外围调查,发现尤溪县溪尾乡下辖的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所用的管材均来自同一家供应商。这一调查,就让他和同事吃了定心丸,此案必有猫腻,极有可能还是窝串案。
为了查清事实,黄敬锋和同事乔装打扮秘密调查。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供应商张某身上,自称是自来水工程管材采购人员,在询价过程中,张某表示可以在购买价之外另外支付回扣。就在侦查员们犹豫不决时,张某又抛出“溪尾乡很多村都由我供应管材,也收取了回扣”这一重要信息。至此,本起村主干受贿窝串案的基本事实脉络浮出水面。
在成功查办4个行政村6名村主干因自来水工程收受该供应商贿赂款后,还有4个行政村9名村主干迫于强大的办案压力,主动到纪检、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全案涉案金额50余万元。该起受贿窝串案的成功查办,获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防腐除蛀的“啄木鸟”
40岁的黄敬锋,已经有10余年的职务犯罪侦查经验,是反贪战线的老侦查员了。同事们都说,他是一只热衷挖蛀虫的“啄木鸟”,不挖到不罢休。谈起2014年查办的原福州市某厅级干部徐某涉嫌受贿案,他说,办案过程在脑海里就跟放电影一样,每一帧每一幅都历历在目。
2014年,省纪委接到关于徐某违法违纪的举报,因为情况重大,省纪委立即抽调人员组成专案组。作为专案组一员,黄敬锋参加了初查。
这一查,就把黄敬锋及其他办案人员吓了一跳。经过银行系统查询,发现徐某以“胡某”名义在深圳市一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内有近亿元。根据徐某本人及亲属的工作性质及日常经济往来判断,“胡某”名下这巨额钱款不可能全是其正当收入,其中必然有大量违法违纪款项。
可从哪里查起呢?他发挥会计专业特长,决定对胡某账户内巨额资金来源进行反向追查。根据汇款记录,黄敬锋发现账户内汇款大多数来自福建省的银行账户。经过初期走访,发现相关汇款人员与徐某素不相识,也不清楚款项的来源和性质。
浅尝即止,不是黄敬锋的风格。他与办案人员一起,制定了查账方案并进行分工。查账组奔走银行,在2个月内跑遍了18家银行的30几个网点,查询取证,一份份、一张张凭证在办案人员手中翻过;调查组查找、调查、核实汇款人,最终查清款项来源涉及60几人200多个银行账户,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徐某的两名主要行贿人许某和吴某。
在大量书证面前,徐某最终承认收受巨额贿赂。彻查银行账户资金来源,为徐某一案的顺利侦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而忘私的“拼命郎”
没从事过反贪工作的人,无法真正体会这项工作的艰辛与酸苦。黄敬锋作为反贪局副局长,率先垂范,抛家舍业,家庭的重担全部交给善解人意的妻子,始终坚持在办案一线,与办案人员同吃同住,自从从事反贪工作以来,他没有囫囵地休过一个星期天、一次节假日,全年累计出差平均都在6个月以上,是同事眼中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作为儿子,没法照顾老人。2012年4月,老父亲生病住院,案件办理又正是突破阶段。同事们劝他请假,他却强打笑容说:“老人家没有事,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兄弟们都在辛苦,我怎么能离开。”可直到父亲出院,他都没办法回家看上一眼。
作为父亲,没法陪伴孩子。黄敬锋儿子今年10岁,小时候他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干一个长期加班的工作,不能像其他同学的爸爸一样,经常带他去散步游玩。渐渐地,他习惯了没有爸爸陪伴的日子,也明白爸爸辛勤工作是为了守护公平正义。对此,黄敬锋深感愧疚,可他深知,反贪的道路还很长,必须有人来做,也必须付出代价……(文/李婉清 郭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