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住居好新厝,好比仙宫玉帝楼。”“广场建在中心点,二边走廊几百丈。”“绿色家园新世界,丰衣足食乐太平。”……这首由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冲二村80多岁老人郑九湖自编的《镇村建设山歌》,唱出了一年来的新村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永安检察院驻村干部郑丰希的一份功劳。
对于郑丰希,村民赞不绝口,都说碰到这样的驻村干部,是他们的“福气”。村干部笑着“抱怨”道,有了这么能干的驻村干部,村民现在有什么事不找他们,直接找郑丰希,他们的“饭碗”都被“抢”了。
困难“解决师”
泥土“地板”浇上了水泥,露着砖头的墙壁粉刷一新,几块木板搭成的简易床铺,换成了舒适的弹簧床,床上叠放着崭新的被褥,屋子安上了牢固的防盗门……这是永安市大湖镇冲二村村民苏奕典的“新”家。
苏奕典今年63岁,一个人生活,由于腿部残疾,没办法靠劳力获取经济收入,仅靠每月100多元的低保补贴维持生活。
郑丰希用“家徒四壁”四个字来形容第一次造访苏奕典家的印象。他心里一阵泛酸,当下就表了态:这个帮扶对子,他结定了!
一诺千金!经过郑丰希的积极联系和推动,永安检察院出资为苏奕典家重新装修,改善居住条件。
平日里,郑丰希始终将苏奕典当亲人一般,时不时地上门嘘寒问暖,为他排忧解难。今年除夕这天,郑丰希惦记着苏奕典一个人过节孤单,特地买了肉、蛋等年货,从永安城区驱车20多公里,送到苏奕典家里,还从自己腰包里拿了500元给他过节。正月十五,郑丰希又为苏奕典送去了汤圆……
谈及这一件件“小事”,苏奕典眼中泛泪。令他备感温暖的还有,郑丰希83岁的老母亲也上门看望过他,还塞了200元,家里的饭桌就是用这钱添置的。
在许多村民眼里,郑丰希就是这么一个细心入微的干部,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现在,村民有什么事情,都会先找到郑丰希,对他充满了信任。
文化“组织者”
冲二村的夜晚热闹非凡,村民或者在长长的临河慢道散步、谈天,或者在宽敞的广场唱歌、跳舞。这个广场是在去年重阳节投入使用的,现在已经成了村民主要活动阵地。
致力于新村建设的同时,郑丰希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了很多事情。在这点上,村老年协会会长余炳火感触很深。
得知缺少活动经费,郑丰希四处“化缘”,筹了15000元交到余炳火手上,添置了音响、电视等设备,组建了腰鼓队、舞狮队等文化队伍,购买了表演服装等用品。有了这些“装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更高了。
郑丰希“搭台”,村民“唱戏”。除了广场、三自三助康乐点等日常活动阵地,郑丰希还利用抗战胜利日、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欢乐多多。他还充分挖掘民间创作力量,让村民将法制宣传、森林防火等内容编进唱词,寓教于乐。
冲一、冲二、冲三、冲四4个村相邻,总人口3000多人,主要是闽南泉州一带的移民,有着共同的语言、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组成了新冲片区。
郑丰希同其他三个村的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联动,整合片区资源,传承和发扬传统民俗,为农村营造浓厚的“文化味”。今年春节期间,新冲片区举办了民俗文化节,摆起了百家宴,场面壮观,人气旺盛,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凑热闹。
片区“安全员”
“要让村民更有安全感。”这是郑丰希驻村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准则。
每逢雨汛,郑丰希总是冲锋在前。村书记周贤实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今年3月拍摄一个微视频。视频里,郑丰希撑伞冒雨站在岸边,离汹涌的河水仅几步之遥。那天,郑丰希忙了一上午,紧急联系供电所,消除了岸边电线杆倾倒隐患,确保了村民出行安全。
村主任苏奕军又想起了去年一天夜里,暴雨如注,郑丰希通宵未眠,沿着2公里多的河岸一路巡视汛情,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去年10月,村里的防洪堤开建,村民纷纷为这一民生实事拍手叫好。
不只冲二村,包括整个新冲片区的“安全”,郑丰希都很上心,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片长”。
去年7月,永安检察院共下派了两名干部驻村,除了郑丰希,还有一个是万伯新,就在冲一村。郑丰希联手万伯新,发挥检察工作特长,经常碰头商讨治安良方,合力为整个新冲片的治安保驾护航。
新冲片组建了一支8人巡逻队。郑丰希积极向上争取经费,为队员添置了冬衣、警棍等装备,加强夜间巡逻。
今年新冲片百家宴,村民吃喝玩乐很是尽兴,郑丰希却不敢掉以轻心。他和万伯新联合其他驻村干部、村两委、片区巡逻队分工协作,维持片区交通、人员秩序,保证饭菜卫生、供应充足。
今年3月,永安检察院在大湖镇成立巡回检察联络室。作为联络室主任,郑丰希和万伯新带领成员开展法律咨询宣传、受理群众控告申诉举报、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为农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